ISO9001:2015 版的核心框架(最新版本)
			来源:本站 作者:编辑 日期:2025/7/22 21:56:27
			
	2015 年发布的版本采用 “高阶结构”(Annex SL),与其他 ISO 管理体系标准(如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)保持一致,便于整合。核心条款包括:
	- 
		
			范围
 明确标准适用的组织类型(所有行业和规模)及不适用的情况。
 
- 
		
			规范性引用文件
 引用 ISO 相关术语标准(如 ISO9000:2015《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》)。
 
- 
		
			术语和定义
 统一关键术语(如 “质量”“过程”“顾客”“风险” 等)。
 
- 
		
			组织环境
		 
			- 
				理解组织及其环境:分析内外部因素(如法律法规、市场变化、技术发展)。
			
- 
				理解相关方需求:识别客户、员工、供应商等相关方的期望。
			
- 
				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:明确体系覆盖的产品、服务和过程。
			
- 
				建立、实施、保持和改进体系:确保体系有效运行。
			
 
- 
		
			领导作用
		 
			- 
				领导承诺:最高管理者需明确对质量管理的责任(如资源投入、目标制定)。
			
- 
				方针:制定质量管理方针(需与组织宗旨一致,体现持续改进)。
			
- 
				组织的岗位、职责和权限:明确各部门 / 岗位在质量管理中的职责。
			
 
- 
		
			策划
		 
			- 
				应对风险和机遇:识别可能影响质量的风险(如供应链中断)和机遇(如技术升级),并制定应对措施。
			
- 
				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:设定可测量的质量目标(如客户投诉率降低 10%),并规划实现路径。
			
- 
				变更的策划:确保体系变更时(如流程调整)仍能稳定运行。
			
 
- 
		
			支持
		 
			- 
				资源:提供必要的人力、基础设施(如设备)、过程运行环境(如工作场所)、监视测量资源(如检测工具)等。
			
- 
				能力:确保员工具备胜任工作的技能,必要时提供培训。
			
- 
				意识:让员工理解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的重要性。
			
- 
				沟通:建立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沟通机制(如客户反馈渠道)。
			
- 
				成文信息:管理必要的文件(如流程手册)和记录(如检验报告)。
			
 
- 
		
			运行
		 
			- 
				运行策划和控制:策划生产 / 服务提供的流程,确保符合要求(如制定作业指导书)。
			
- 
				产品和服务的要求:明确客户需求(如合同评审),确保组织有能力满足。
			
- 
				设计和开发:若涉及产品 / 服务设计,需规范设计流程(如评审、验证、确认)。
			
- 
				外部提供的过程、产品和服务的控制:对供应商进行管理(如审核、验收)。
			
- 
				生产和服务提供:控制生产 / 服务过程(如标识产品状态、防止混淆)。
			
- 
				产品和服务的放行:确保未通过检验的产品 / 服务不交付客户。
			
- 
				不合格输出的控制:对不合格品(如残次产品)进行隔离、处置(如返工、报废)。
			
 
- 
		
			绩效评价
		 
			- 
				监视、测量、分析和评价:通过数据(如客户满意度调查、过程效率指标)评估体系有效性。
			
- 
				内部审核:定期自行检查体系是否符合标准和组织自身要求。
			
- 
				管理评审:最高管理者定期评审体系运行情况(如每年一次),提出改进方向。
			
 
- 
		
			改进
		 
			- 
				总则:建立持续改进的文化和机制。
			
- 
				不合格和纠正措施:对发现的问题(如客户投诉)分析原因,采取纠正措施(如流程优化),防止再发生。
			
- 
				持续改进:通过数据分析、审核结果等寻找改进机会(如引入新技术提升效率)。